当前位置:首页 > 测绘资质办理 > 正文内容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地(市)自然资源局:

自然资源厅研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2025年4月27日

123.png

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

自然恢复认定指导意见

(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推进全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变更核查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3〕547号)等政策文件,以及《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TD/T 1070.1-2022)、《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TD/T 1092-2024)等法规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适用条件

原则上采用自然恢复方式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以下简称“矿山”)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属于自然资源部认定的历史遗留废弃无主矿山,治理修复责任主体为地方政府。

(二)现状地形地貌景观较完整,现状地形地貌与周边基本协调。

(三)现状地质结构较稳定,无地质安全隐患;或局部存在地质安全隐患,但无直接威胁对象。

(四)无重金属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周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

(五)地理位置较偏远,远离城镇、农牧民聚居区、主要交通干线等,对周边景观影响较轻微,无明显视觉污染。

(六)矿山植被已基本恢复,或自然恢复趋势明显;或当前水土条件下具备自然恢复潜力;或矿山水土条件欠缺,水土、气候、交通等条件不满足植树种草生态修复需求;或植树种草措施也难以实现修复效果;或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生态修复与生态效益不匹配,如矿山地理位置偏远、位于人迹罕至地区等。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对象可以为矿山部分或全部区域。

经评估、复核认为不能实现自然恢复的矿山,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人工辅助措施后,再次开展自然恢复评估认定工作。

位于生态保护红线或自然保护地内,处于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内或迁徙廊道上,不宜过多人为干扰,工程修复会造成二次破坏的,在满足以上条件下,也可实施自然恢复。

二、实施程序

(一)组织申报。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已达到自然恢复标准的,或者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矿山,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具备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调查并编制《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调查评估报告》(参考大纲见附件1),逐矿填写《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基本情况表》(参考样式见附件2),汇总后将拟自然恢复矿山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二)评估认定。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水利、林草、土壤等相关行业专家对自然恢复矿山进行现场评估论证,并对每个矿山出具评估论证意见。由县级人民政府对符合认定标准的自然恢复矿山出具认定结果,由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总后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见附件3)。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水利、林草、土壤等相关行业专家对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的自然恢复矿山及相关资料进行复核,并出具复核认定意见。

(三)佐证材料整理。一是收集并整理涉及矿山的专家评估意见、县级政府认定结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复核意见,以jpg或pdf格式存储;二是收集整理影像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图斑遥感影像图、现场照片或现场视频等材料。针对每个损毁区域现场照片应包括远景照片2张和近景照片4张,照片应包含站立点坐标、方位角、地名等信息。

(四)在线填报数据。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技术要求,负责在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核查系统图斑填报各信息字段,上传佐证材料,并确保数据和材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和规范。

(五)分级开展审核。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重点对其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负责对各地(市)、县(区、市)上报数据结果进行复核。审核以“一上一下”方式进行,对不符合要求的矿山予以退回;对退回的矿山,相关县(区、市)可以进一步完善填报信息和佐证材料等,符合要求的在下一年度变更核查时按程序填报;对符合要求的矿山,上报自然资源部组织技术审核。

(六)线下汇交数据成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根据自然资源部最终核定通过的数据成果,向自然资源部报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变更核查结果确认函,并附核定台账和矢量数据。

(七)数据库更新与图斑销号。变更核查工作完成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利用最终核查结果,更新全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数据库,完成自然恢复矿山销号工作,同时应确保自然资源部、自治区存量任务台账的一致性。

三、管控要求

(一)现场管理。对自然恢复区域实施通行阻隔,有必要的应当实施围栏封禁等,限制人类、车辆等的随意进出;落实管禁措施,禁止挖砂采石等损坏土地与影响生态自然恢复的行为;设立自然恢复标识牌,明确管制区域与要求;根据矿山实际,对有促进自然恢复基础需求的,应当以不造成二次影响破坏为原则,实施必要的水土保持、清危除险、局部地貌修整、土壤改良等措施。

(二)周期评估。根据矿山所在地生态的自然恢复力实际,同时参考林草类项目监测评估周期,以3-5年为一个监测评估周期,选取生态效果较佳的季节(8-9月),开展植被覆盖度对比监测与效果评估,监测评估工作不得少于两个周期。效果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矿山自然恢复后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植被生长状况及趋势、岩土裸露面积与自然恢复区面积比例明显减小等。对情况发生变化、经评估后确实需要人工修复且条件具备的,可以立项开展人工辅助或者生态重建修复工作。

具体管控要求,应当根据矿山实际,在申报自然恢复的调查评估报告中予以明确,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并保障工作经费。

四、其他规定

对于不属于自然资源部认定的,确实属于政府治理恢复主体责任的矿山,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出具责任确认书后,参照本意见,申报自然恢复认定,申报程序暂时参照实施程序(一)(二)(三)(五)(六)开展。

附件:

附件1:XXX县XXX(区、市)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调查评估报告参考大纲.docx

 附件2: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基本情况表(拟自然恢复矿山).docx

附件3:XXX地(市)自然恢复矿山统计表.docx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资质参谋邹老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86950.com/index.php/post/120.html

分享给朋友: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的相关文章

近期测绘资质很难通过?别急,通过秘籍这就分享

近期测绘资质很难通过?别急,通过秘籍这就分享

不少测绘资质申请人心中疑问:“近期办理测绘资质是否好通过呢?”其实评测绘资质可以跨越常规,走这条“道路”就可以快速下证!是的,你没听错。测绘资质要想下证快申报并非是梦。那么,这种“道路”是什么呢?近期办理测绘资质还好不好通过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关于技术人员方面根据最新的规定,测...

什么是测绘数据?测绘数据的合规要求是什么?

什么是测绘数据?测绘数据的合规要求是什么?

第一,何谓“测绘数据”?识别测绘数据是界定测绘活动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未对测绘数据作出明确定义,仅对测绘活动作出较为模糊的界定,即“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自然资源部此前发布的...

什么是测绘活动?封闭场所内开展测试是否落入测绘监管范畴?

除了准确识别测绘数据外,关于测绘活动的边界同样是企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前发布的《汽车数据处理安全要求》曾将封闭场所开展测试纳入汽车数据处理合规的豁免情形,可能的理由是此等情形下车辆可所采集的车外数据内容敏感程度可控,进而整体风险可控,实践中部分车企尝试将此种豁免思路拓展至测绘活动领域。《测绘通知》...

《测绘通知》下车企与图商如何实现测绘数据“闭环”?

《测绘通知》第五条要求“确保智能网联汽车采集、收集的用于导航相关活动以及地图制作、更新的地理信息数据,直接传输至具备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单位管理,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接触”。值得注意,在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版《通知》中曾强调不具备测绘资质的企业应“委托”图商开展测绘活动,但由于该规定中对于“...

非涉密测绘数据需要本地化存储吗?出境是否有特殊要求?

实践中,基于成本等诸多复杂因素的考量,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或工厂,并将境内数据传输至境外以开展自动驾驶算法/模型训练,其中可能涉及在中国境内收集的测绘数据。《测绘通知》发布之前,如不考虑测绘数据可能的重要数据属性,仅《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十八条针对涉密测绘成果提出了跨境传输前应取得相关部门审批的限...

如何看待众包采集的合规性?

尽管新通知的整体基调趋严,《测绘通知》亦提出了一些鼓励性举措,包括第七条提到“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支持车企、服务单位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地理信息数据众源采集、实时更新、在线分发、安全传输等安全合规技术路线”。关于众包采集的合法性,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年版《通知》第二条已明确“数据的收集、存储、传...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